杠杆炒股平台 微创遇“创”

炒股杠杆平台怎么找_正规专业配资公司_配资炒股安全吗

杠杆炒股平台 微创遇“创”
发布日期:2024-10-07 11:14    点击次数:77

吴妮 李昀 | 撰文

旧梦 | 编辑

昨日(8月19日),国家医保局在官方公众号上出具了一则价格问询函,问询微创医疗的子公司——科创板上市公司心脉医疗,要求公司就旗下一款主动脉支架产品出厂以及终端价格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其中,指出“Castor支架(200mm长度)出厂价格为5万元左右,经代理商供应医疗机构的价格超12万元”,并提到初步约谈微创心脉医疗后,价格调整计划未改变价差显著事实。

地方医保部门的一位人士表示,医保对价格问题越来越重视了,管理更加精细化。“由于国家医保信息系统建设的成果,以前(价格)这些信息分散在各省的招采系统,国家无阖看到,现在国家大数据中心都能看到了;二是全国统一编码,可以进行统计了。使用数量和金额排前面的一定会被关注,药和器械都是这样。”

另一位人士表示:“医保现在要求各医院的进销存系统都要与国家医保系统对接。”并提出,最近医保部门约谈过不少企业,心脉医疗是其中问题较显著的一家,因为作为典型被公开。

这也是国家医保局亲自下场就产品定价问题直接对具体公司和产品做出的警示。第二天心脉医疗大跌13.9%,市值蒸发16.6亿元。

作为“微创系”旗下最赚钱的子公司,心脉医疗是心血管介入耗材领域国产替代龙头,也是整个微创集团为数不多有利润的上市公司。就在前不久,公司刚发布的最新一轮半年报预告,显示利润增速达到40%-50%,这个数字在当下一个环境下实属不易。

高利润的背后是“不合理”的暴利?还是对致力于投入高风险产品创新的一个回报?这是在“显著差价”背后,需要认真甄别的问题。

有另外一种理解是,Castor相比一些外企的老产品有一定独创性,据一位心脏外科医生透露,中国人胸主动脉瘤的发病率远高于欧美,并且国内心外科医生急缺,会做开放大血管手术的医生很少。Castor使得介入科医生也能处理原来无法介入治疗的弓上胸主夹层。

中国作为一个心脑血管疾病大国,需要有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但治疗成本是否能在医保基金和患者的承受之内,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此外,医疗器械营销专家王强表示医保局对心脉医疗的问询,可能意在为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做铺垫,向外资企业传递信号。

器械因为构成属性和药不一样,所以不存在“原创”和“仿制”的区别,因此带量采购的窗口期相对药品要来的快得多。

而在集采推进的过程中,如何平衡鼓励创新和防止医疗基金滥用,是顶层设计在和企业围绕价格做博弈时需要去考虑的东西。这对全世界的医疗保险设计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

-01 -

当“创新国产替代”遇上了定价难题

在中国,主动脉支架市场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2022年,主动脉手术总体渗透率为2.53%。其中胸主动脉手术量32117 台,腹主动脉手术量18453 台左右。

以冠心病介入治疗为参照,2022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注册总病例数为129万例。这几年主动脉介入治疗虽然在技术普及和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数量上仍然较少。

国产替代趋势近几年才开始显现。2021 年,国产产品的手术量总占比达到60%,心脉医疗在国内胸主动脉腔内介入支架市场中的产品占比达到32%,跃居第一位。

Castor是心脉医疗的重磅新品,作为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按公司对外的宣传口径:比直管型更为精准、安全和有效。

由于特有的临床价值,截止2023年12月,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已进入国内超1000家医院,在海外16个国家进入临床应用。

王强表示:“医保局对心脉医疗的问询,可能意在为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做铺垫,向外资企业传递信号。”

2023年3月13日,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采购联盟办公室发布《关于成立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采购联盟的通知》,对神经介入类、外周介入类医用耗材进行集中采购,其中包括心脉医疗的两个直管型主动脉支架产品,HerculesLowProfile和Talos。

这次集采没有公布主动脉支架的降价幅度,据业内人士透露主动脉支架降幅只有30%~40%。心脉医疗给投资者的回复也是:“总体看植入量明显增加,对毛利率等的影响或较为有限。”

40%远远不及以往国家医用耗材集采的降幅。

冠脉支架的价格在集采招标中从1.3万元降到了700元,降价幅度超过90% 。骨科脊柱类耗材在国家集采中平均降价84% 。人工晶体类耗材平均降价60%,运动医学类耗材平均降价74%。

"如今Castor支架的出厂和终端销售差价被曝光后,受舆论影响,肯定是要降价的。"心脉医疗已经表态未来愿在集采规则范围内进一步降价。公司愿意在国家医保局指导下进一步主动进行价格调整,使优秀的产品惠及更多患者。

王强继续说,如果保持60%以上的降幅,外资企业将没有利润,甚至亏本。

如今随着医保系统数字化建设,各级医院的进销存系统都要与国家医保系统对接,各省招采系统的信息在国家大数据中心一览无余,使用数量和金额排前面的药品和器械都会被关注到。

Castor不会是最后一个被问询的品种。

-02 -

微创系再遭打击

Castors在价格上的变化,也许对一家盈利稳定的企业而言,并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由于微创集团这几年的激进发展,负债黑洞不断扩大,其子公司心脉医疗也被迫卷入集团改革中。

因此,这次核心产品在价格上的变化,无疑是雪上加霜。

去年微创集团的年报显示:公司年内亏损6.49亿美元,而公司欠下的两笔债——4.48亿美元的可换股债券和2.95亿美元短期借贷,将在2024年到期。这被审计机认定为“可能对本集团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不确定因素。

随后,通过发行可转债加上信贷支持,集团的债务危机暂时解除。但这解决不了集团股价暴跌的问题:截至8月20日,微创医疗每股价值5.28港元,相比最高点已跌去九成左右。

对此,集团在今年向投资者做出盈利承诺:降低研发费用等相关费用率,致力于在未来几年大幅减亏并实现盈亏平衡。据某些行业人士了解,在投资者和公司董事长常兆华直接面谈后,管理层承诺2024年公司的收缩力度将大大超过2023年。

在这种收缩压力下,子公司心脉医疗也做出行动:根据今年心脉医疗的一季度报,研发投入合计4700万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2.53%。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比去年略有升高,分别同比上升4%和7%左右——对于一家多款产品处于市场推广期的公司,这种控费力度不可谓不接近极限。

一直以来,心脉医疗对于集团而言,都属于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在投资者眼里,集团的骨科和起搏器业务的亏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拖累了估值;和它们相比,微创心脉属于极其优质的资产: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从2019年的1.42亿元增至2023年的4.92亿元。今年,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加约40%至50%。

而Castors作为心脉医疗近年的核心产品之一,也表现出不俗业绩:根据去年年报,Castors已覆盖累计超过 1000 家终端医院,应用于 2万多例病例。在今年的Q1业绩交流纪要会上,公司表示:产品销售增速达到了30%以上。

而这次Castors的降价风波,为未来产品的市场扩张埋下了不确定的种子。

从定价角度来说,Castors目前的增速其实侧面反映了市场定价的特点。作为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分支型主动脉支架,Castors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替代性。“在Castors之前,所有主动脉介入手术都无法处理涉及到主动脉弓的胸主动脉夹层。”一名外科医生如此评价道。

Castor做为新产品的定价,和戈尔等一些传统胸主产品最初定价的15万接近并略低。而现在这些产品中上市较早的,在各省范围的价格调整后,已降低至8-10万的区间。

该外科医生认为这款“极其少有的国际级的创新产品”的自主定价可以接受。

但考虑到中国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12万元的耗材价格确实也拦住了不少病人;在这种情况下,以价换量对心脉医疗未来的发展来说,未必是更差的选择。

-03 -

国内介入耗材市场价格再调整

同样8月19日,在大家关注国家医保局对心脉医疗的问询函之后,一封显示落款为国家医保局的《关于通报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价格风险处置结果的函》在业内流传开来。函件表示:医保局连续收到群众信访反映支架异常问题。在与企业进行约谈后,共有11家企业主动重新制定价格,其中包括美敦力、库克等国外企业,也有先键、唯强等中国企业。

心脉医疗的产品并没有出现在文件名单中。

这也意味着,心脉医疗Castors的价格再调整,已经落入了一个尴尬的区间:比一些公司的同领域产品首发价格便宜,但比这些公司的产品在这一轮最新的调整后价格又贵了。比如,上述医生提到的美敦力老产品已经降到5万元左右。

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公司并不是没有预判。

在此前心脉医疗的业绩交流会上,公司表示:因为整个行业都在为国家集采准备,自己也不能例外。未来集采到来时,Castors可能进入单一目录。对于独家产品,应该保有一定的溢价空间。

除了Castors以外,心脉医疗的独家品种还包括术中支架。未来,心脉医疗乃至整个微创集团,都不得不去重新考虑独家品种的战略问题。

在过去,微创的增长逻辑偏向于更有风险的创新:利用创新优势,建立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把所有和心血管相关的大品类冲到国内第一;而现在,公司开始意识到独家品种在集采背景下的溢价上限杠杆炒股平台,或许未来目光会更多地放在研发回报率以及海外市场拓展上。